“我的画被偷了!”许多内容创作者遇到过的侵权问题,如今也出现在AIGC领域。
8月24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AI文生图”著作权案。本案原告李某利用AI绘图模型Stable Diffusion,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了一张人物图片,于今年2月底发布在其小红书账号。
被告刘某是一位诗词博主,今年3月在其百家号上发布文章时使用了该人物图片作为配图,且截去了图片来源水印。李某随后以侵害作品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刘某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写实风格的AI美女图作为文章配图
这是国内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件,庭审过程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媒体平台及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同步直播,吸引了17万网友关注。由于目前AIGC的版权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庭审现场和直播间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涉案图片是否构成作品?如果构成作品,原告是否享有对该图片的著作权?被告使用图片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侵权成立,被告应当如何承担责任?这些都是争议焦点。
本案并未当庭宣判,目前仍在进一步审理中。针对以上问题,“头号AI玩家”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和律师,梳理了学界和业界的不同观点。
AI文生图是个人作品,还是人类艺术结晶
在讨论AI绘图是否侵权的问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AI文生图的具体过程。
本案中,原告李某下载了B站UP主制作的适合零基础新手的AI绘画整合包,可以在本地电脑运行Stable Diffusion。
由于Stable Diffusion是开源的,将权利归属使用者,在此基础上也涌现出众多不同风格的微调模型。李某又下载了B站用户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发布的模型AsiaFacemix,可以生成符合亚洲审美的写实风格人像。
之后李某在Stable Diffusion文生图页面选择了AsiaFacemix模型,根据自己的需求输入了正向描述词、负向描述词,设置了迭代步数、采访方法、图像尺寸等相关参数,最终生成了一张黄昏光线下的美女特写摄影图片,并以“春风送来了温柔”为名发布在小红书上。
李某认为自己在AI文生图的操作和输入均可体现出独创性智力劳动,涉案图片具有独创性,“AI仍然是一种工具,整个创造活动是由使用者——人来完成的”。因而李某主张涉案AI生成图片属于美术作品,如果不构成美术作品,也属于著作权法上“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而被告刘某未经许可将该图片作为配图,且删除了图片上的署名水印,原告李某主张该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依据他学习相关AI软件的成本、创作所付出的智力劳动,以及最终涉案作品受到用户喜爱的程度,他要求刘某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以消除影响。
对此,被告刘某辩称,其所发布主要文章内容为原创诗文而非涉案图片,没有商业用途,不具有侵权故意;涉案图片是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的,具体来源已无法提供,使用时也不确定李某是否对涉案图片享有权利。
“AI绘画是人类画家的结晶,不是原告的作品。”刘某认为,涉案图片创作门槛低,没有独创性,因此不构成作品,而且目前公开分享的提示词和AI绘画非常多,在电商平台上交易的价格低至几块钱,不值得赔偿5000元。
其实原告李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赔偿,在庭审快结束时,法官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李某说:“原告暂不同意调解,因为我们也不是为了这个个案解决,我们还是希望法庭能对涉及到AI绘画的作品,给一个比较明确的裁量和认定标准,以供包括原告在内的创作者进行参照。”
据庭审,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原告主张侵权的图片是否构成作品,属于哪种作品;二是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三是被诉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
这也反映了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版权领域面临的几大新问题。
声明:本文为转发软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来源:转载。https://www.8btc.com/article/6831718